20150119 2100
Manager just called. A short one, but agonising, uplifting, encouraging, killing, fiery.
I was very reluctant to pick up.
The night before, she released the namelist of the training squad. I counted maybe 25-30 names on there, the final squad to any competition should have 18 if I remember correctly. Not that that was on my mind anyway.
The moment I saw the email, with "congratulations" as the first line, my heart sank. This was not the conclusion, or the beginning, that I'd hoped for.
She said, in that fateful phone call, she understood that I had my other commitments, so did other players. After all, in Hong Kong, even at this level, no one plays profesionally, all of us have our own lives and work and school to attend to, so she can allow me to skip Thursdays. (i know you're gonna read this some day, and yes, I initially rejected the national squad due to thursday trainings clashing with choir !!! call me a fool or whatever but i really gotta sort my priorities straight). Even if I can't come on some Mondays and Fridays, she's perfectly okay with that. She said, the team of Coaches and Managers carefully handpicked the team members cos they really believe these girls got a lot of potential going on for them and they'd really love to try develop them, see what they can get out of us, so it would be a mega shame to let us go just like that.
Honestly, I don't believe I am much of a player to continue developing, as my future is straight - once I hit Year 5 I'm out, and beyond that there's just no more time for training or whatnot! How can I let hockey get in the way of my patients!
Or even now! How can I let hockey get in my way of creating wonderful music I promised myself to?
For God's sake, I'm a third year medical student, a music potato, and a player on multiple sports teams. Not an athlete! Not in any way.
I know what my dream was 12 years ago. Primary 4 Chinese essay, titled my dream, or dream career, or my future, whatever.
"To be a doctor, musician, and athlete."
Perhaps predominantly doctor full-time (check - full-time 24/6 0830-1730 medical student)
and part-time musician (err, half check - choral conductor on Tuesdays and Thursdays, youth orchestra cellist on Sundays)
and part-time athlete (no! team player only! semi-check - faculty soccer & basketball competitions during sem 1, hall basketball training weekly, hall hockey training weekly, club hockey training weekly, hockey league matches on Saturdays, and now national squad training TRIweekly - Monday Thursday AND Friday - of which I will skip Thursdays for choir.
I made a promise to myself, that I would never compromise any of my music for sports. Unless it was cos I was gonna fail medicine.
But now, hockey could be the reason I fail medicine.
But if I really had the heart, I would've rejected the Manager during that phone call.
That's me. Never able to say no to anyone. UGH. I'm sick of myself!!
I know I"ll never get a shot at overseas competitions with the national team. I'm far from that. Being on the training squad is already like finding a needle in a haystack for God's sake.
Why did I have to be "me"?
Why do all good things come to me?
Why does everything decide to crash on me NOW???
Why are there so many doors open for me, yet I choose to close one and look for another window??
I would really like to see inside of me. What am I made of?
Just elements. Water. Carbon. Oxygen. Hydrogen.
Just like everybody else.
Human.
So that's what you gotta be.
Just be human.
Just be yourself.
Just give it your all and more.
And take a break when it's really too much. (isn't that now ......??????)
omg.
3rd year medical student, college junior ("大仙") in HKU, living in student hall and consumed by the whole experience. It's set me on fire.
Monday, January 19, 2015
Sunday, January 18, 2015
Hockey #3
20140118 2600
Just sent a very heavy email to the national squad manager.
I am very fearful for her response.
But for now, sleep.
I won't give up music for hockey. No matter what. Not even for the national squad.
Just sent a very heavy email to the national squad manager.
I am very fearful for her response.
But for now, sleep.
I won't give up music for hockey. No matter what. Not even for the national squad.
Hockey #2
20150118 2400
我不知該怎樣說,不知該跟誰說,不知如何到達這個地步。
。。。
我被選入女hockey港隊senior training squad。
。。。
下???什麽???
咪玩啦。
對,自己也不敢相信,甚至不想被選。但是,training squad已經confirm了。剛剛三個小時前收到不該收的email 。。。
雖然不是正式出去外地打國際球賽的港隊 final squad,但是也要commit, 訓練要達到國際球賽的水平。不知應該想什麽,只知自己很亂很煩很不知所措。
我心想。。。害人害己。心底非常沉重,不敢面對這事實。
早前已post 。。。 整件事來的太突然,實在毫無心理準備,令人忐忑、不安、恐懼。
我不配。
只會拖累大家。
更何妨。。。我沒有時間。
不可能的。
明天要跟教練談談。
媽媽呀我很亂呀爲什麽會到達這個地步呀!!!!!
我不知該怎樣說,不知該跟誰說,不知如何到達這個地步。
。。。
我被選入女hockey港隊senior training squad。
。。。
下???什麽???
咪玩啦。
對,自己也不敢相信,甚至不想被選。但是,training squad已經confirm了。剛剛三個小時前收到不該收的email 。。。
雖然不是正式出去外地打國際球賽的港隊 final squad,但是也要commit, 訓練要達到國際球賽的水平。不知應該想什麽,只知自己很亂很煩很不知所措。
我心想。。。害人害己。心底非常沉重,不敢面對這事實。
早前已post 。。。 整件事來的太突然,實在毫無心理準備,令人忐忑、不安、恐懼。
我不配。
只會拖累大家。
更何妨。。。我沒有時間。
不可能的。
明天要跟教練談談。
媽媽呀我很亂呀爲什麽會到達這個地步呀!!!!!
Thursday, January 8, 2015
Hockey #1
20150108 星期四 2430
20150108.
今天,我做了20年平凡人生裏最瘋狂的事。
我跟了港隊訓練。
下???什麽???
對,沒錯,自己也嚇壞了。
早已收到球會師姐轉發的電郵,香港曲棍球總會(女子部門)將會舉行港隊公開訓練,歡迎所有屬下球會球員來“跟操”,爲了備戰2015年林林總總的國際球賽。
當時完全無視了那封email,因爲沒什麽大興趣,好像昨天才開始打hockey的小薯仔又怎會突飛猛進可以有資格去呢?
錯。
星期一,港隊2015年第一次公開訓練,當然我沒理會正在hall内溫書。
星期一晚上2300,球會總教練(同時也當任港隊總教練,也是RC男team教練,及球會senior女team A教練,也即是不是直接我的主教練,而且沒有認識我多久(兩個月吧...)突然facebook dm我親自邀請我去下一個港隊公開訓練。我呆了起碼半小時吧。不敢回復。不敢想象。不敢面對。沒有用,什麽的不敢,快要連做人早上起床也不敢了。... :'(
機會殺到,當然要第一時間搶,便口急急答應了。意料之中,答應了之後那刻就心慌慌了。從來也沒有那麽害怕,同時閒也從滿期待,興奮。
Why me?
Why not me?
不斷在想這兩個問題。也不敢跟別人說。其實已心知不妙,我只是個初學者,怎樣看也不配跟港隊訓練。不太在意其他人怎樣看我,只知道自己的Level比她們差999999倍。哈哈。不是開玩笑喔,真的。很多basic skills我剛新學或還沒學,也沒主動找人教我。
那究竟教練(Arif)爲何會看得上我呢?我絕對不是什麽明日之星,也不是特別年幼,有潛質,可以花時間培育我。
我想,應該要告訴他,其實,我是全職三年級醫科學生,兼職音樂薯仔,兼職運動卒仔。20嵗女孩只懂讀書玩音樂玩球類活動... 沒有空間發展我吧。普通打聯賽便可。
但是我哪有勇氣say no? 這個別人一生也沒有的機會,竟然再次放在我眼前,我不爭取就代表我白痴嗎???
最後,決定了既然答應了便要守承諾,抱著謙虛學習的態度。我非常敬佩香港隊。之前跟球會的developmental team (其實是senior team (A team) 在加多五個B team球員而己) 北上到深圳隊打友誼賽,已經認得出有半隊都有港隊經驗,最可怕的是,她們大多數都是比我年幼。那我決定了只會抱著“跟操”、跟後面觀摩試試看的心態去幫助我面對和overcome魔鬼的恥笑聲音和自己set給自己的保護網。這樣子開心多了,因爲知道我很多方面都零經驗,但這會是終極挑戰,讓我知道自己的不足,持續push & motivate自己。After all,打competitive sports爲了什麽?
To get better. To challenge myself, and overcome my own barriers. To recognise my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To leave it all on the pitch with no regrets. To discover myself.
星期三,跟球會練習,早了出門,撞到教練,他再次問我會否到港隊訓練。這次比之前多了些少自信,對,我會去明晚的港隊訓練。
星期四(今晚)終于飛到了。再次差不多mental breakdown,開始找原因去和不去。有選擇嗎?沒有。
完了。終于可以鬆一口氣。因爲,名副其實,港隊,standards當然要高。
平時不愛練體能的我虧了,無限抽筋,無限喘氣,無限跟不上。肌肉快要爆炸了。
但永不放棄。堅持不跟教練說,我不行了。不讓自己有任何藉口停下來休息。
現在,媽媽我真的累坏了累透了。完完全全整身缺乏任何力氣。全都留在king's park hockey ground了。
不可否認,的確是一個極度難忘的經驗。
明晚再有港隊訓練,但是我不能去,因爲要去family medicine attachment,到醫生診所實習. 不知是否好事。好的是,可以讓我休息,已經能預計明早肌肉酸痛不讓我下牀(但一定要,明天上學0830 full day,媽媽呀~~~)。坏的是,每一次練習都一樣寶貴,好像浪費了。浪費了教練的苦心。浪費了他种在我心裏的種子,那團火。
沒辦法。
下星期,星期一、四、五也有港隊公開訓練。希望我會珍惜這些機會,盼望能夠在短時間内超乎想象地進步,對得住教練,對得住自己。Never let it rest. 加油(火火火)~
--
大概2013年9月才開始 pick up 曲棍球這樣神奇的東東,
2013年10月第一次打interhall hockey,很有火很有憧憬,但剛開始,球隊也不爭氣,便輸了所有比賽
2014年6月hockey freshman tournament射進了hockey生涯中第一球(但未能晉級到playoffs)
2014年10月第二次interhall hockey,射進了第二球(但也輸了所有比賽)
2014年10月尾RC 男team 教練 Arif 邀請下進入了他的球會,Shaheen (沙鷹體育會),Ladies B team
2014年11月第一次跟Shaheen打曲棍球聯賽,射進了人生第三球(第一次嘗到贏波的滋味)
之後那場聯賽再射進多兩球。其實純屬意外好運,隊友給我很多機會,很多鼓勵,我非常感激。正在想beginner's luck會持續多久。
之後那場沒有射進任何球。呀,beginner's luck完了。開始要醒醒定定用腦袋打球,學懂十萬樣東東~
2015年1月頭跟Shaheen到深圳打友誼賽
2015年一月中跟港隊練習
一年多,竟然可以發生唐山大地震round 2, 我也不敢想象在不遠的未來,將會帶來什麽新驚喜。Let us wait and see.
Believe in yourself.
Just do it.
Make it count.
Dance in the rain, don't wait for the storm to pass.
生命無take 2.
哈哈。
20150108.
今天,我做了20年平凡人生裏最瘋狂的事。
我跟了港隊訓練。
下???什麽???
對,沒錯,自己也嚇壞了。
早已收到球會師姐轉發的電郵,香港曲棍球總會(女子部門)將會舉行港隊公開訓練,歡迎所有屬下球會球員來“跟操”,爲了備戰2015年林林總總的國際球賽。
當時完全無視了那封email,因爲沒什麽大興趣,好像昨天才開始打hockey的小薯仔又怎會突飛猛進可以有資格去呢?
錯。
星期一,港隊2015年第一次公開訓練,當然我沒理會正在hall内溫書。
星期一晚上2300,球會總教練(同時也當任港隊總教練,也是RC男team教練,及球會senior女team A教練,也即是不是直接我的主教練,而且沒有認識我多久(兩個月吧...)突然facebook dm我親自邀請我去下一個港隊公開訓練。我呆了起碼半小時吧。不敢回復。不敢想象。不敢面對。沒有用,什麽的不敢,快要連做人早上起床也不敢了。... :'(
機會殺到,當然要第一時間搶,便口急急答應了。意料之中,答應了之後那刻就心慌慌了。從來也沒有那麽害怕,同時閒也從滿期待,興奮。
Why me?
Why not me?
不斷在想這兩個問題。也不敢跟別人說。其實已心知不妙,我只是個初學者,怎樣看也不配跟港隊訓練。不太在意其他人怎樣看我,只知道自己的Level比她們差999999倍。哈哈。不是開玩笑喔,真的。很多basic skills我剛新學或還沒學,也沒主動找人教我。
那究竟教練(Arif)爲何會看得上我呢?我絕對不是什麽明日之星,也不是特別年幼,有潛質,可以花時間培育我。
我想,應該要告訴他,其實,我是全職三年級醫科學生,兼職音樂薯仔,兼職運動卒仔。20嵗女孩只懂讀書玩音樂玩球類活動... 沒有空間發展我吧。普通打聯賽便可。
但是我哪有勇氣say no? 這個別人一生也沒有的機會,竟然再次放在我眼前,我不爭取就代表我白痴嗎???
最後,決定了既然答應了便要守承諾,抱著謙虛學習的態度。我非常敬佩香港隊。之前跟球會的developmental team (其實是senior team (A team) 在加多五個B team球員而己) 北上到深圳隊打友誼賽,已經認得出有半隊都有港隊經驗,最可怕的是,她們大多數都是比我年幼。那我決定了只會抱著“跟操”、跟後面觀摩試試看的心態去幫助我面對和overcome魔鬼的恥笑聲音和自己set給自己的保護網。這樣子開心多了,因爲知道我很多方面都零經驗,但這會是終極挑戰,讓我知道自己的不足,持續push & motivate自己。After all,打competitive sports爲了什麽?
To get better. To challenge myself, and overcome my own barriers. To recognise my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To leave it all on the pitch with no regrets. To discover myself.
星期三,跟球會練習,早了出門,撞到教練,他再次問我會否到港隊訓練。這次比之前多了些少自信,對,我會去明晚的港隊訓練。
星期四(今晚)終于飛到了。再次差不多mental breakdown,開始找原因去和不去。有選擇嗎?沒有。
完了。終于可以鬆一口氣。因爲,名副其實,港隊,standards當然要高。
平時不愛練體能的我虧了,無限抽筋,無限喘氣,無限跟不上。肌肉快要爆炸了。
但永不放棄。堅持不跟教練說,我不行了。不讓自己有任何藉口停下來休息。
現在,媽媽我真的累坏了累透了。完完全全整身缺乏任何力氣。全都留在king's park hockey ground了。
不可否認,的確是一個極度難忘的經驗。
明晚再有港隊訓練,但是我不能去,因爲要去family medicine attachment,到醫生診所實習. 不知是否好事。好的是,可以讓我休息,已經能預計明早肌肉酸痛不讓我下牀(但一定要,明天上學0830 full day,媽媽呀~~~)。坏的是,每一次練習都一樣寶貴,好像浪費了。浪費了教練的苦心。浪費了他种在我心裏的種子,那團火。
沒辦法。
下星期,星期一、四、五也有港隊公開訓練。希望我會珍惜這些機會,盼望能夠在短時間内超乎想象地進步,對得住教練,對得住自己。Never let it rest. 加油(火火火)~
--
大概2013年9月才開始 pick up 曲棍球這樣神奇的東東,
2013年10月第一次打interhall hockey,很有火很有憧憬,但剛開始,球隊也不爭氣,便輸了所有比賽
2014年6月hockey freshman tournament射進了hockey生涯中第一球(但未能晉級到playoffs)
2014年10月第二次interhall hockey,射進了第二球(但也輸了所有比賽)
2014年10月尾RC 男team 教練 Arif 邀請下進入了他的球會,Shaheen (沙鷹體育會),Ladies B team
2014年11月第一次跟Shaheen打曲棍球聯賽,射進了人生第三球(第一次嘗到贏波的滋味)
之後那場聯賽再射進多兩球。其實純屬意外好運,隊友給我很多機會,很多鼓勵,我非常感激。正在想beginner's luck會持續多久。
之後那場沒有射進任何球。呀,beginner's luck完了。開始要醒醒定定用腦袋打球,學懂十萬樣東東~
2015年1月頭跟Shaheen到深圳打友誼賽
2015年一月中跟港隊練習
一年多,竟然可以發生唐山大地震round 2, 我也不敢想象在不遠的未來,將會帶來什麽新驚喜。Let us wait and see.
Believe in yourself.
Just do it.
Make it count.
Dance in the rain, don't wait for the storm to pass.
生命無take 2.
哈哈。
Saturday, December 6, 2014
Friday, November 28, 2014
20141128 K14N Vascular Bedside - AAA post-op (EVA) VF cardiac arrest :(
人生 第一次 目擊 真正 的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Cardiac arrest.
Code blue.
搶救了 很久 很久 終于 宣告 病人 不治。
病房裏 一切 都 正常。安詳。
其他病人 也沒有察覺 有什麽 異常事情發生。
但是 對於 9號床 的 伯伯 意想不到 今天就是 他 最後 的 一天。
今天的我來了瑪麗醫院 K14N 病房上課。就是K座14樓北部病房。屬於乳房、血管、和内分泌外科病房。K座的病房比 Main Block (ABCDEF)的病房舒服、空曠、多私人空間。原本醫生吩咐我們 "clerk" 4號床的伯伯,就是要向他問症(take history)跟做身體檢查(physical examination)。這些主要都模仿考試的環境和方式,除了在上課時我們可以一組同學一起做,到醫生來到抽書(其實只是小組討論而已,但是我們作爲三年班醫科生剛剛進入 clinical year 什麽都不曉 ...)時也可以互相幫忙答問題。
一切都非常正常,跟平時在其他病房上課時大致上一模一樣,我們也快快完成了跟4號床病人談話和檢查。
醫科生,medical students,特別是三年班醫科生,在病房裏常常被視爲 "SOL" - space occupying lesions,佔據了很大的空間,卻實際上什麽用都沒有,更加製造不必要的麻煩,妨礙地球轉。在入讀醫學院前一早已經知道三年班醫科生就是醫院裏地位最低的人。食物鏈最底層。就連清潔和病房文員姐姐也比我們更加有權威。常常聽見同學被護士罵,被醫生趕出病房,被 HCA(health care assistants)投訴我們阻止他們工作。所以一向喜歡低調,等醫生來教書時往往會尋找暗角位置躲避,盡量避免做太大的SOL。幸好本身也身形嬌小。
回到正題。
在等醫生來教書時,突然聽見9號床的一個儀器(後來才知道是cardiac monitor, 心臟監察儀器)響起來。不是很明顯,不是很大聲,不是引起注意的聲音。應該要在病床範圍50米内才會聽到,而且覺得不妥。
然後,HCA突然叫護士,護士便一聲喂!緊張招攬更多醫生護士到9號床幫忙。如果沒記錯,應該連 "cardiac arrest", "code blue", "shock", "asystole/arrhythmia/VF" 這些搶救病人專用字眼也沒聽到。他們已經熟悉,已經懂得那緊張高調的聲音,就指不妙,並且關乎生死。迫切性的求救。
10秒内,已經有3-4個護士和一個資深大醫生(我想應該是head of department or 起碼consultant吧,但是已忘記那醫生的名字了)趕到病人身旁。他們動作爽快,非常冷靜,淡定,純熟。換了是我應該會雞手鴨腳不知所措亂七八糟一塌糊塗什麽也干不了。
再過多10秒,他們已經開始急救程序。Chest compressions 心外壓。Bag - oxygen 二氧化碳。Adrenaline 腎上腺素。
多30秒,有其他病房的houseman實習醫生和resident駐院醫生(就是實習醫生之後,但是還沒升到AC Associate Consultant副顧問醫生一職)。
這個時候我的視線轉移往心臟監察儀器。它從一開始已經一直低調地響起來,一波又一波奇異的聲音,在沒有心跳的一聲長的 beeeep 中間裏夾雜了一組不同音調的,有點像乘搭交通工具用兒童或學生八達通那鈴聲。不敢走過去望,眼睛又開始朦朧沒看清楚。後來有同場的五年級師兄師姐告訴我們,原來是VF,a shockable rhythm。Only two rhythms are shockable - VF, and pulseless VT。
大醫生問了很多關於病人之前狀況的問題,然後當機立斷作了決定。"Defibrillator",還是 "paddles"?忘記了。他說的那一刻,仿佛有一秒整個醫療團隊都停頓了。在電視電影裏看得多,亦知道他們常常因爲要戲劇性所以很stereotypically incorrect。想不到今天,此時此刻,即將就要第一次見證了。Paddles的確跟之前fictional的一樣,但是不用 "CLEAR!",亦不用團隊彈開三米,病人亦不會跳動,或突然睜開眼睛醒起來。就像之前急救證書課程用的AED差不多,要在left lateral & right anterior chest wall貼兩塊patches,然後paddles就輕放在paddles上面,一下電擊,然後立刻恢復心外壓。
再過30秒,開始緊急抽血。事後看看病人記錄,是要驗CBC,CK Creatine Kinase,LF(RT) Liver/Renal,TnI (cardiac) Troponin-I,electrolytes,ABG Arterial Blood Gas。一切都是書本裏念過的東西,卻是現實中第一次在自己眼前親自看到。是很震撼的經驗。一針又一針的鮮紅色的血。在醫生口中得知ABG非常疼痛、痛苦。不知道那是病人還有沒有知覺。:'(
或許 最心痛的一幕 是見到 病人家屬,應該是女兒,衝進病房的那一刻
無法形容
很痛 很痛
仿佛感覺到她的痛
不知 從哪裏來的 但已經感到 眼淚 在眼角裏 急不及待 湧出來
知道作爲 醫科生的我
作爲未來醫生的我
要專業
振作
不能過度感情用事
如果我也崩潰倒塌了,讓病人,讓家屬知道 我也很無助
那 他們 又如何面對 如何接受 殘酷的現實 呢
以爲自己很堅強 能夠面對生死
但是 今天告訴我 我還是 非常脆弱
到頭來 也只是一個 無名小卒 一個人類。human being。
再次反思 選擇讀醫科 的意義。做醫生 不是什麽 偉大 強大 厲害 的事情
而是 要用 專業 知識
更重要是 跟 病人 家屬 建立 patient-doctor relationship,互相尊重
最重要是 愛 agape 還有 empathy。
多聰明的醫生 也比不上 一個 懂得 聆聽虛弱的心靈 伸出溫暖的helping hand
願意花多一點點時間 借出 一對耳朵 一個肩膊 一顆 善良的心 的 人類
Working diagnosis of post-op AAA EVA repair VF: post-op MI.
或許今天失救的那位我從沒見面的伯伯,或許他的床位 已經 讓新的病人躺著
但是
我一世都不會忘記
2014年11月28日
下午12點(大概吧)
瑪麗醫院 K14N病房 9號床
的您。
May you rest in peace. God bless you.
--
Warm summer sun, shine kindly here.
Warm Southern wind, blow softly here.
Green sod above, lie light, lie light.
Good night, dear heart. Good night, good night.
(Mark Twain, Robert Richardson)
@ Dan Forrest "Good Night, Dear Heart"
Cardiac arrest.
Code blue.
搶救了 很久 很久 終于 宣告 病人 不治。
病房裏 一切 都 正常。安詳。
其他病人 也沒有察覺 有什麽 異常事情發生。
但是 對於 9號床 的 伯伯 意想不到 今天就是 他 最後 的 一天。
今天的我來了瑪麗醫院 K14N 病房上課。就是K座14樓北部病房。屬於乳房、血管、和内分泌外科病房。K座的病房比 Main Block (ABCDEF)的病房舒服、空曠、多私人空間。原本醫生吩咐我們 "clerk" 4號床的伯伯,就是要向他問症(take history)跟做身體檢查(physical examination)。這些主要都模仿考試的環境和方式,除了在上課時我們可以一組同學一起做,到醫生來到抽書(其實只是小組討論而已,但是我們作爲三年班醫科生剛剛進入 clinical year 什麽都不曉 ...)時也可以互相幫忙答問題。
一切都非常正常,跟平時在其他病房上課時大致上一模一樣,我們也快快完成了跟4號床病人談話和檢查。
醫科生,medical students,特別是三年班醫科生,在病房裏常常被視爲 "SOL" - space occupying lesions,佔據了很大的空間,卻實際上什麽用都沒有,更加製造不必要的麻煩,妨礙地球轉。在入讀醫學院前一早已經知道三年班醫科生就是醫院裏地位最低的人。食物鏈最底層。就連清潔和病房文員姐姐也比我們更加有權威。常常聽見同學被護士罵,被醫生趕出病房,被 HCA(health care assistants)投訴我們阻止他們工作。所以一向喜歡低調,等醫生來教書時往往會尋找暗角位置躲避,盡量避免做太大的SOL。幸好本身也身形嬌小。
回到正題。
在等醫生來教書時,突然聽見9號床的一個儀器(後來才知道是cardiac monitor, 心臟監察儀器)響起來。不是很明顯,不是很大聲,不是引起注意的聲音。應該要在病床範圍50米内才會聽到,而且覺得不妥。
然後,HCA突然叫護士,護士便一聲喂!緊張招攬更多醫生護士到9號床幫忙。如果沒記錯,應該連 "cardiac arrest", "code blue", "shock", "asystole/arrhythmia/VF" 這些搶救病人專用字眼也沒聽到。他們已經熟悉,已經懂得那緊張高調的聲音,就指不妙,並且關乎生死。迫切性的求救。
10秒内,已經有3-4個護士和一個資深大醫生(我想應該是head of department or 起碼consultant吧,但是已忘記那醫生的名字了)趕到病人身旁。他們動作爽快,非常冷靜,淡定,純熟。換了是我應該會雞手鴨腳不知所措亂七八糟一塌糊塗什麽也干不了。
再過多10秒,他們已經開始急救程序。Chest compressions 心外壓。Bag - oxygen 二氧化碳。Adrenaline 腎上腺素。
多30秒,有其他病房的houseman實習醫生和resident駐院醫生(就是實習醫生之後,但是還沒升到AC Associate Consultant副顧問醫生一職)。
這個時候我的視線轉移往心臟監察儀器。它從一開始已經一直低調地響起來,一波又一波奇異的聲音,在沒有心跳的一聲長的 beeeep 中間裏夾雜了一組不同音調的,有點像乘搭交通工具用兒童或學生八達通那鈴聲。不敢走過去望,眼睛又開始朦朧沒看清楚。後來有同場的五年級師兄師姐告訴我們,原來是VF,a shockable rhythm。Only two rhythms are shockable - VF, and pulseless VT。
大醫生問了很多關於病人之前狀況的問題,然後當機立斷作了決定。"Defibrillator",還是 "paddles"?忘記了。他說的那一刻,仿佛有一秒整個醫療團隊都停頓了。在電視電影裏看得多,亦知道他們常常因爲要戲劇性所以很stereotypically incorrect。想不到今天,此時此刻,即將就要第一次見證了。Paddles的確跟之前fictional的一樣,但是不用 "CLEAR!",亦不用團隊彈開三米,病人亦不會跳動,或突然睜開眼睛醒起來。就像之前急救證書課程用的AED差不多,要在left lateral & right anterior chest wall貼兩塊patches,然後paddles就輕放在paddles上面,一下電擊,然後立刻恢復心外壓。
再過30秒,開始緊急抽血。事後看看病人記錄,是要驗CBC,CK Creatine Kinase,LF(RT) Liver/Renal,TnI (cardiac) Troponin-I,electrolytes,ABG Arterial Blood Gas。一切都是書本裏念過的東西,卻是現實中第一次在自己眼前親自看到。是很震撼的經驗。一針又一針的鮮紅色的血。在醫生口中得知ABG非常疼痛、痛苦。不知道那是病人還有沒有知覺。:'(
或許 最心痛的一幕 是見到 病人家屬,應該是女兒,衝進病房的那一刻
無法形容
很痛 很痛
仿佛感覺到她的痛
不知 從哪裏來的 但已經感到 眼淚 在眼角裏 急不及待 湧出來
知道作爲 醫科生的我
作爲未來醫生的我
要專業
振作
不能過度感情用事
如果我也崩潰倒塌了,讓病人,讓家屬知道 我也很無助
那 他們 又如何面對 如何接受 殘酷的現實 呢
以爲自己很堅強 能夠面對生死
但是 今天告訴我 我還是 非常脆弱
到頭來 也只是一個 無名小卒 一個人類。human being。
再次反思 選擇讀醫科 的意義。做醫生 不是什麽 偉大 強大 厲害 的事情
而是 要用 專業 知識
更重要是 跟 病人 家屬 建立 patient-doctor relationship,互相尊重
最重要是 愛 agape 還有 empathy。
多聰明的醫生 也比不上 一個 懂得 聆聽虛弱的心靈 伸出溫暖的helping hand
願意花多一點點時間 借出 一對耳朵 一個肩膊 一顆 善良的心 的 人類
Working diagnosis of post-op AAA EVA repair VF: post-op MI.
或許今天失救的那位我從沒見面的伯伯,或許他的床位 已經 讓新的病人躺著
但是
我一世都不會忘記
2014年11月28日
下午12點(大概吧)
瑪麗醫院 K14N病房 9號床
的您。
May you rest in peace. God bless you.
--
Warm summer sun, shine kindly here.
Warm Southern wind, blow softly here.
Green sod above, lie light, lie light.
Good night, dear heart. Good night, good night.
(Mark Twain, Robert Richardson)
@ Dan Forrest "Good Night, Dear Heart"
Sunday, November 23, 2014
Subscribe to:
Posts (Atom)